2023年12月8日﹣10日,第七届中国一国际器官捐献大会( CIODC )暨"一带一路"器官捐献与移植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大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指导,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办,西班牙DTI基金会、中东移植协会(MESOT)联合主办,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广西红十字会协办,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移植协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红十字国际学院、国际器官捐献与获取协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国际肾脏病协会、亚洲移植协会、欧洲移植协会、欧洲组织库、非洲移植协会、拉丁美洲移植协会、欧洲器官捐献与移植协调组织协会等联合支持。会议分为开幕式、主论坛、大咖观点和管理、创新、领导力、质控、合作5个专题论坛, “一带一路”国家器官捐献和移植发展合作联盟工作会议同期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的75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12月9日下午,“质控一:捐献器官获取体系建设”专题论坛顺利举办。该专题论坛由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外科系副教授David Paredes,克罗地亚萨格勒布慈善修女会大学医院中心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学高级顾问Zeljka Gavranovic,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主任叶啟发,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薛武军共同担任主席。
在专题论坛开始时,薛武军教授和David Paredes教授分别代表论坛主席进行了致辞。
(主席:David Paredes、薛武军,按照实际发言顺序排列)
主旨报告环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科主任丁晨光介绍了OPO学科化建设的管理与实践;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外科系副教授David Paredes介绍了捐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生物警戒;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OPO刘旭阳介绍了器官捐献的广西模式;信德泌尿学和移植研究所(SIUT)病理学博士、教授Mirza Naqi Zafar以巴基斯坦的35年工作经验为例,介绍了低收入国家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长期护理和在专科门诊的预后;中山市人民医院OPO主任谢熙介绍了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机制区域实践经验;中国香港医院管理局眼库经理王雪文介绍了香港眼库的建设情况;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OPO副主任护理师廖苑介绍了器官捐献中的工作经验;克罗地亚萨格勒布慈善修女会大学医院中心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学高级顾问Zeljka Gavranovic介绍了临床捐献流程中的质量提升计划;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王海峰则介绍了脑死亡判定的中国实践。
(主讲嘉宾:丁晨光、David Paredes、刘旭阳、Mirza Naqi Zafar、谢熙、王雪文、廖苑、Zeljka Gavranovic、王海峰,按照实际发言顺序排列)
中日友好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晓峰,烟台毓璜顶医院OPO主任高振利,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张雷,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OPO办公室主任孙百军,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邵英梅分别担任本专题论坛主持人。
(主持人:周晓峰、高振利、张雷、孙百军、邵英梅,按照实际主持顺序排列)
最后,论坛主席、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主任叶啟发和克罗地亚萨格勒布慈善修女会大学医院中心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学高级顾问Zeljka Gavranovic专题论坛情况进行了总结。
(主席:Zeljka Gavranovic、叶啟发,按照实际发言顺序排列)
该论坛让大家在捐献器官获取体系建设方面得到充分交流,展示了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在实践中的经验,提升捐献工程的质量,促进临床工作开展,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
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CIODC)自2016年起在中国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七届,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人次的国际器官捐献与移植专家参加大会或进行相关交流。大会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通过打造器官捐献和移植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世界卫生组织《细胞、组织、器官移植指导原则》在全球的实施,推进在器官捐献领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