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DC|“生命接力先锋队”走进浙大邵逸夫医院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杭州专题培训班顺利举办

12月27日,“生命接力先锋队”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暨施予受器官捐献与移植会议、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SMDC)杭州专题培训班(总第十三期)在浙江杭州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联合党支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承办。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医疗监督和行风管理处领导熊天威、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联合党支部书记、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陈彬鑫、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季茹、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宣传部主任刘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文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副主任护理师廖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党委书记黄昕、副院长虞洪、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全院中层干部、党员代表和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代表以及浙江省台州医院、台州市中心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二十余家台州、湖州区域医院代表近300人参与。


12月27日活动现场


开幕式期间,熊天威、赵洪涛、陈彬鑫、黄昕分别为活动致辞。活动以《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健康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作展开,大家纷纷表示器官捐献工作是挽救生命、造福社会、彰显人性光辉、弘扬社会与核心价值观的崇高事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作为国内首家对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系统的公立医院平台,希望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发挥“生命接力先锋队”作用,以党建引领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进一步开展,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方面实现党员表率、医者先行,在全院营造器官捐献的良好氛围,让器官捐献工作再上新的台阶,造福人民健康福祉。


活动开幕式致辞嘉宾和主持人

(从左-右:熊天威、赵洪涛、陈彬鑫、黄昕、虞洪)


同时,现场举行 “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联盟”加入仪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施予受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和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加入

“生命接力先锋队党建联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施予受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


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活动现场也举行了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SMDC)区域中心、合作中心、协作伙伴授牌仪式环节。


加入“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

多学科协作网(SMDC)”仪式


在主题报告环节,熊天威主任针对《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进行了详细解读。他介绍,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移植临床服务、质量控制、监管五大工作体系,形成了科学公正、遵循伦理、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的工作格局,接下来要继续做好新《条例》的宣贯工作,进一步加大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的推进力度,完善促进人体器官捐献的政策措施,在实现捐献与移植工作高质量规范发展同时,实现捐献量的有效增长。



樊嘉院士通过视频形式,就《肝癌肝移植》主题进行报告。他围绕受体的选择及适应症的优化、扩大供肝来源、移植术后复发的预测及监测与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及治疗四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报告中着重指出,肝癌居高不下的复发率,已然成为阻碍其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的瓶颈。而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断以及精准预测复发,是决定肝癌患者能否获得长期生存的核心要素。展望未来,计划从多个维度展开深度研究,全力推动肝癌的精准 “预防、诊断与治疗” 工作,为广大肝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与生机。



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SMDC)杭州专题培训班中,蔡柳新、季茹、刘璐、李文臣与廖苑分别围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器官捐献和移植发展、系统性多学科器官捐献协作机制(SMDC)建设与发展、公益慈善助力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高质量发展、脑死亡判定的意义与实践与器官捐献家属沟通进行了深入的分享。


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SMDC)

杭州专题培训班授课嘉宾

(从左-右,按演讲顺序排序:

蔡柳新、季茹、刘璐、李文臣、廖苑)


此次“生命接力先锋队”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暨施予受器官捐献与移植会议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SMDC)杭州专题培训班(总第十三期)的圆满举办,这不仅加深了公众对器官捐献事业的认知和理解,而且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持续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希望。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培训体系建设项目

2019年6月起,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下,牵头组织实施“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培训体系建设项目”。项目以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于认定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49号)和《关于做好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事中事后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1177号)》等文件为依据,以建立我国“统一标准、统一体系”的器官移植发展培训体系为目标,编写系列教材,召开专家研讨会,开展包括器官移植管理、器官捐献多学科协作、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器官移植伦理等主题在内的培训班,搭建线上培训平台,全方位推动器官捐献与移植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人体器官捐献多学科协作(SMDC)项目

根据国际经验,有效推动建立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器官捐献相关多学科协作(Systematic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简称SMDC)机制,提升如急诊、重症医学科、神经内外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器官捐献识别协调能力,培养器官捐献关键协调人员,是促进器官捐献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为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国内工作,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发起设立人体器官捐献多学科协作(SMDC)项目,建立“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多学科协作网”,依托OPO机构,建立工作机制,落地合作伙伴计划,细化实施规划,并以主题授课、交流互动及案例工作坊等形式开展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多学科协作专题培训,支持和培养各级医疗机构器官捐献关键协调人,并在培训完成后发放统一的结业证书。


培训课程授课师资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市级卫生健康委相关工作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等,就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政策法规、监督管理、工作进展及工作要求、SMDC理论体系、行业发展、工作实践等内容进行授课,培训对象包括各级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医务管理负责人、器官获取组织负责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神经内(外)科、心脏内(外)科等相关学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