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DC|2025年度源头培训(北京站)暨“移步之邀”医学捐献服务站建设推动会圆满召开

2025年2月28日,2025年度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源头培训(北京站)在北京举办,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项目暨“移步之邀”医学捐献服务站建设项目推动会议同期召开。此次活动由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北京市人体器官获取与移植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承办。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医疗监督和行风管理处熊天威,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叶啟发,北京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刘瑞森,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主任孙晔,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海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李建国,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卢倩等专家和领导出席活动,来自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石景山区、顺义区、怀柔区等六个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等分管院领导、医务部门负责人、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相关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等400余人作为培训班学员参加活动。


会议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以视频形式致欢迎词,向出席活动的嘉宾表示欢迎,并表示希望此次活动的举办能进一步促进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医学捐献服务站的建设。


董家鸿院士致欢迎词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医疗监督和行风管理处熊天威肯定了源头培训在推动各地器官捐献工作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的贯彻落实,切实建立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工作机制,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多学科合力,推动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高质量、规范化发展。


熊天威致辞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表示,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作为“政府施策的抓手,行业发展的推手,理念推广的旗手”,积极推动《条例》和配套文件的贯彻落实,推动相关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希望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切实推动北京北部地区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网络建设,推动北京地区器官捐献工作水平有效提升。


赵洪涛致辞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叶啟发指出,源头培训已经举办了三十余期,从源头上提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对器官捐献的认知与理解,取得了积极成果。希望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北京地区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质量,为更多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叶啟发致辞


北京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刘瑞森表示希望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器官捐献工作的体系化建设,以北部联合体OPO服务片区为试点,在医疗机构内推动建立医学捐献服务站,希望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积极响应,共同推动新阶段北京市器官捐献工作的规范有序发展。


刘瑞森致辞


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主任孙晔表示,“三献”工作是红十字业务的重要工作领域,器官捐献是“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的具体实践,希望以系统性协作为纽带,让器官捐献从小众认知迈向大众行动,让生命之爱触手可及。


孙晔致辞


开幕式致辞环节由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卢倩主持。


主持人卢倩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各医疗机构加入“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网(SMDC)”仪式。北京北部OPO联合体服务区域内的15家医院作为“合作中心”加入SMDC协作网,27家医院作为“协作伙伴”加入SMDC协作网。现场举行授牌仪式。

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网合作中心授牌仪式

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网协作伙伴授牌仪式


在“移步之邀”医学捐献服务站建设进展与展望特别环节,主持人介绍了“移步之邀”医学捐献服务站的建设情况。“移步之邀”医学捐献服务站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OPO人员职业发展与关爱专项基金发起,2024年11月,首个“移步之邀”医学捐献服务站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启动建设。2025年,这项工作将在北京市卫健委的支持下,由北京市器官捐献与移植质控中心配合,在北京市全面试点推行。

“移步之邀”医学捐献服务站首站启动仪式和内部效果图


仪式环节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外联部主任赵婕主持。


开幕式后的专题授课环节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医疗监督和行风管理处熊天威主任就《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特别是重点解读了2024年5月由14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健康发展的意见》相关内容,强调各医疗机构应积极建立人体器官捐献相关工作机制,开展系统性多学科协作、推进器官捐献工作发展。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叶啟发教授介绍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历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OPO科首席专家李建国教授围绕脑死亡潜在器官捐献者的 ICU 管理进行了专题报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王海峰教授介绍了我国在规范脑死亡判定工作、促进器官捐献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外联部赵婕主任以“公益慈善助力我国器官移植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介绍了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以公益慈善的方式助力行业发展的各项举措;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常务主任范晓礼教授对国家规范性文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收费和财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及实施细则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OPO主任孙百军教授从发展历程、近年数据情况、未来展望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开展情况。

授课嘉宾(从左-右,按授课顺序排序:熊天威、叶啟发、李建国、王海峰、赵婕、范晓礼、孙百军)


授课环节由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卢倩,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LICU主任张振宇,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董生,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总助苏立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磊共同主持。

主持人(从左—右依次:卢倩、张振宇、董生、苏立楠、张磊)


2月28日下午,举办了“首届北京区域协作诊疗急危重症沙龙”和“首届北京区域协作诊疗神经医学沙龙”。期间,与会专家在深入探讨学科发展前沿的同时特别关注器官捐献工作发展,一致认为器官捐献是拯救生命、传递希望的大爱善举,相关医疗科室的系统性多学科协作机制和广泛的社会宣传将对器官捐献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急危重症沙龙现场照片

神经医学沙龙现场照片


“人体器官捐献系统性多学科协作项目(SMDC)”简介


“移步之邀”医学捐献服务站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促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相关要求,基金会发起“移步之邀”医学捐献服务站建设项目,本项目将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建设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陈列布置、统一服务标准的医学捐献服务站,旨在为各OPO提供及时高效地潜在捐献者信息上报渠道,强化人体器官捐献科普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捐献光荣的社会气氛,为各OPO工作提供有效场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站的建立,将有效提高各区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人体捐献器官获取政策法规知晓度,提升医务人员能力水平,推动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