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暨国际器官捐献与移植高级研讨会议

会议背景

2005年起,中国开始酝酿器官移植改革,并坚定地踏出每一个脚印:

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全国第一次器官移植大会在广州召开,800多名器官移植医生参加了会议,发表了广州宣言。这次宣言向世界表明决心:中国要开始走向改革的路。

2006年3月16日,原国家卫生部印发《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对所有移植医院进行技术准入审核,统一标准和管理。自此,全国器官移植医疗机构整顿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从事器官移植的医院从600多家一下缩减到163家(目前为173家)。

2007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国器官移植工作走向法治化道路。

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启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试点,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体系,中国红十字会建立了国家器官捐献中心。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八)》,严禁器官买卖行为,并增设“组织买卖人体器官罪”。

2011年,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上线运行,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分配,明确遵循区域优先、病情危重优先、血型/组织配型匹配度优先、儿童优先、器官捐献者直系亲属优先、稀有机会优先、等待顺序优先等国际公认的器官分配原则。

2013年2月,原国家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规定所有器官移植医院必须获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建立器官获取组织(OPO)和器官捐献办公室,并开始有序地组建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

2013年8月,原国家卫计委出台了《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明确要求各移植医疗机构,严格使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实施器官自动分配,任何机构、组织和个人不得在系统外擅自分配与捐献器官,确保人体捐献器官公开、公正、公平、可溯源的共享与分配。

2014年12月3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决支持下,黄洁夫代表中国政府宣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自愿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来源的唯一合法途径。

一系列改革举措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决心。在广泛的国际合作中,中国建设起了一套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原则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

从器官捐献工作艰难起步到严厉打击器官买卖犯罪,从出台《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到建成大数据驱动的全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监测系统……中国器官移植捐献事业一步步砥砺前行,有力地驳斥了谣言,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和努力。

做了,也要大声说出来。关注和了解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人们不会忘记:

2016年8月,第26届国际器官移植大会在中国香港举行,国际器官移植协会第一次邀请中国专家组团参会,黄洁夫受邀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中国器官移植十年改革”的主旨演讲,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器官移植改革的历程。这是世界第一次系统地听到“中国声音”。

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力求扎根本国的传统文化,立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国情,结合外国先进经验技术, 遵循全世界公认的伦理准则。

会议主题

生命接力 大爱延续

会议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

中国医院协会

国际器官捐献与获取协会

国际器官移植协会

承办单位

北京医院

协办单位

世界卫生组织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

支持单位

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部分媒体报道

(点击此处跳转新闻链接):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在京召开 (nhc.gov.cn)

(点击此处跳转新闻链接):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在京召开—新闻—科学网 (sciencenet.cn)

(点击此处跳转新闻链接):2016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在京召开|器官|捐献|国际|移植|人体|-健康界 (cn-healthcare.com)

精彩瞬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陈冯富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 陈竺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李斌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王贺胜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原副主任(正部长级)、原卫生部副部长 黄洁夫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院院长 曾益新

世界卫生组织器官捐献与移植监管委员会主席、梵蒂冈教皇科学院院士、国际移植协会前任主席 Francis Delmonico

世界卫生组织器官移植主管官员 José Ramón Núñez

国际移植协会主席、加利福尼亚大学外科主任 Nancy L. Ascher